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懺雲法師 - 五戒戒相表解 《佛教戒律學論集》Word PDF TXT Wiki Google Yahoo

懺雲法師 - 五戒戒相表解 《佛教戒律學論集》Word PDF TXT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五戒戒相表解

懺雲法師編

一、殺戒

釋名

斷命曰殺,有情曰生。斷有情命,是曰殺生。墮胎胎兒死犯殺戒。自殺亦犯殺戒,與殺人罪同。

制意

一、由殺害生命,罪業深重,不堪入道。
二、殺害眾生,違背大悲心故。
三、背恩養故,眾生皆我過去生中父母故。
四、傷善緣故。後生結冤,不相度故。
五、悉具佛性,應敬不輕,豈可殺害。
六、違背菩薩無畏施故。
七、乖四攝行故。以殺害眾生則不得攝化故。
八、殺生奪命,超過盜其所有一切極多極貴之珍寶錢財故。
九、依眾生故,乃得成佛,殺生何依。
十、三世諸佛法爾不殺生故。

次第

一、人道應具惻隱之心,菩薩萬行,以大悲為本,為存人道及萬行之本,先需戒殺。
二、有情所重,莫過性命,為救物命,先制殺戒。

具緣

具五緣成犯。
一、是眾生。
二、眾生想。
三、起殺心。
四、興方便。
五、命斷。

輕重

有逆罪、重罪、輕罪之分:

一、殺父母、和尚、阿闍黎、阿羅漢為逆罪。
二、殺人為重罪。
三、殺畜生為輕罪。
又就

一、能殺心(癡重、瞋貪次之。)

二、所殺生。
三、所用殺法。
罪報輕重不同。

開遮

開緣有三:
一、為救多數之人。
二、為救三乘聖賢,以慈悲心殺害凶徒,寧自犯戒墮入地獄,而不令此惡人犯五逆罪。
三、狂亂心(即嚴重之精神病)見火而捉如金無異,見糞而捉,如栴檀無異,乃名為狂。較此輕者仍為非狂,犯戒則得重罪。

果報
()

殺生
一、墮三惡道。
二、若生人中,多病短命。
三、所感外物,皆少光澤,不久住故。
四、心常懷毒,世世不絕。
五、心懷恐怖。
六、惡夢。
七、眾生憎惡。
八、命終之時,狂怖惡死。

果報
()

戒殺
一、戒殺即維修無畏施。
二、慈心增上,煩惱減少。
三、斷滅瞋心,蠲除熱惱。
四、少病、長命。
五、眾生親近,鬼神守護。
六、常無惡夢,寢覺快樂。
七、解除怨結,廣結善緣。
八、無惡道怖,命終生天。
九、於未來世,富貴自在。
十、受持五戒,若念佛發願,則必往生淨土。



道海律師:「戒」有三種名稱,四種義理。佛學藏經閣 Word PDF 佛教戒律學綱要 Google Yahoo

道海律師:「戒」有三種名稱,四種義理。佛學藏經閣 Word PDF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道海律師:「戒」有三種名稱,四種義理。




Word  Doc
檔案下載:

PDF 電子書 檔案下載:






《前言》:

道海律師這一篇講解戒律的文章,初學佛者讀起來可能會覺得困難艱澀,不過,對於有心深入研究戒律的佛弟子來說,這是一篇極好的教材。當我們了解戒的三種名稱「毗尼、尸羅、波羅提木叉」,以及戒的四種義理「戒法、戒體、戒行、戒相」之後,佛陀的戒律就會深入我們的內心,幫助我們去惡行善,解脫煩惱。

慈悲的佛陀入滅之前的遺教:「以戒為師」,為了就是要給後世的佛弟子一個堅固的依靠,讓我們能避免陷入魔境,成就無上的正覺。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謹識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PDF電子書Wiki《佛教戒律學綱要》Wiki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PDF電子書Wiki《佛教戒律學綱要》Wiki





( 繁體版 )                ( 简体版 )      
釋廣化法師wiki 

















弘律沙門wiki  logo-ok.jpg  amita-buddha-wiki.jpg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分享
佛教的戒律主要有: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在這些戒律中,「沙彌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沙彌戒不但是比丘戒的基礎,更是在家居士要邁入出家修行的第一個門檻。沙彌律儀要略集註(目錄)(廣化法師)弘律沙門:釋大寬法師解釋 Pdf Wiki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花千骨結局 第50集 兩生花開。電視劇線上看 Youtube PPS YouKu Google Yahoo Facebook

花千骨結局 第50集 兩生花開。電視劇線上看 Youtube PPS YouKu - 亞馬遜論壇 Amazon Forum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花千骨結局 第50集 兩生花開。電視劇線上看 Youtube PPS YouKu


花千骨電視劇 pps 愛奇藝 Video 線上看

http://www.iqiyi.com/a_19rrhc1zfx.html?src=focustext_0_20130527_1

類型: 偶像劇 / 古裝劇 / 言情劇

主演: 霍建華 / 趙麗穎 / 蔣欣 / 張丹峰 / 楊爍 / 馬可(演員) / 李純 / 董春輝 / 阮偉旌 / 王修澤 / 鮑天琦 / 安悅溪 / 江明洋 / 蔣一銘 / 苗馳

導演: 高林豹 / 林玉芬 / 梁勝權

簡介:《花千骨》由慈文傳媒集團製作並發行,林玉芬、高林豹、梁勝權聯合執導,霍建華 、趙麗穎領銜主演,蔣欣、楊爍、張丹峰、李純、馬可、蔣一銘等主演的古裝玄幻仙俠劇。該劇改編自fresh果果同名小說,講述少女花千骨與長留上仙白子畫的愛情故事 。本劇自2015年6月9日起每週二、週三24:00登陸愛奇藝獨家首播,同名正版手遊、頁遊、網劇即將全面來襲!



http://www.ybdu.com/xiaoshuo/7/7434/




花千骨的相關搜尋
花千骨電視劇
花千骨結局
花千骨小說
仙俠奇緣之花千骨番外
仙俠奇緣之花千骨txt
仙俠奇緣之花千骨結局
仙俠奇緣之花千骨19
仙俠奇緣之花千骨19樓
花千骨 賭局
花千骨 心得


仙俠的相關搜尋
仙俠道
仙俠小說
仙俠小說推薦
仙俠風雲
仙俠風雲外掛
仙俠世界的真實遊戲
仙俠世界廣告
仙俠世界巴哈
仙俠世界音樂
仙俠世界wiki


仙劍的相關搜尋
新仙劍
軒轅劍
仙劍奇俠傳3
仙劍online
仙劍奇俠傳
仙劍奇俠傳5
仙劍奇俠傳五
仙劍5
仙劍奇俠傳下載
新仙劍奇俠傳online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PDF 電子書 【三壇大戒2016】wiki 佛教戒律學綱要 Google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PDF 電子書 【三壇大戒2016】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宋 元嘉年 求那跋摩 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爾時淨飯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欲所請求,以自濟度。唯願世尊哀酬我志!」

佛言:「可得之願,隨王所求!」

王白佛言:「世尊已為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制戒輕重,唯願如來亦為我等優婆塞分別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令識戒相,使無疑惑!」

佛言:「善哉,善哉,憍曇!我本心念,久欲與優婆塞分別五戒。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緣當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常在三塗故。」

爾時佛為淨飯王種種說已,王聞法竟,前禮佛足,遶佛而去。佛以是因緣告諸比丘:「我今欲為諸優婆塞說犯戒輕重可悔、不可悔者!」

諸比丘僉曰:「唯然,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犯殺有三種奪人命:一者,自作;二者,教人;三者,遣使。自作者,自身作奪他命;教人者,教語他人言:『捉是人,繫縛奪命。』遣使者,語他人言:『汝識某甲不?汝捉是人,繫縛奪命。』是使隨語奪彼命時,優婆塞犯不可悔罪。

「復有三種奪人命:一者,用內色;二者,用非內色;三者,用內非內色。內色者,優婆塞用手打他,若用足及餘身分,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用不內色者,若人以木、瓦、石、刀矟、弓箭、白鑞、叚鉛、錫叚,遙擲彼人,作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用內非內色者,若以手捉木、瓦、石、刀矟、弓箭、白鑞、叚鉛、錫叚、木叚打他,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復有不以內色,不以非內色,亦不以內非內色,為殺人故合諸毒藥,若著眼、耳、鼻身上瘡中,若著諸食中、若被褥中、車輿中,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復有作無烟火坑殺他、核殺、弶殺,作穽殺、觸殺、毘陀羅殺、墮胎殺、按腹殺,推著火中、水中,推著坑中殺,若遣令去就道中死,乃至胎中初受二根——身根、命根——於中起方便殺,無烟火坑殺者。若優婆塞知是人從此道來,於中先作無烟火坑,以沙土覆上,若口說:『以是人從此道來,故我作此坑。』若是人因是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為人作無烟火坑,人死者不可悔;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畜生死者,下罪可悔。為非人作坑,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人死,是下罪可悔;畜生死者,犯下可悔罪。若為畜生作坑,畜生死者,是下罪可悔;若人墮死、若非人墮死,皆犯下罪可悔。若優婆塞不定為一事作坑,諸有來者,皆令墮死,人死者,犯不可悔;非人死者,中罪可悔;畜生死者,下罪可悔;都無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是名無烟火坑殺也!

「毘陀羅者,若優婆塞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鬼呪尸令起,水洗著衣令手捉刀,若心念口說:『我為某甲故,作此毘陀羅!』即讀呪術,若所欲害人死者,犯不可悔;若前人入諸三昧,或天神所護,或大呪師所救解,不成害,犯中可悔。是名毘陀羅殺也。

「半毘陀羅者,若優婆塞二十九日作鐵車,作鐵車已,作鐵人,召鬼呪鐵人令起,水洗、著衣,令鐵人手捉刀,若心念口說:『我為某甲讀是呪!』若是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諸三昧,諸天神所護,若呪師所救解,不成死者,是中罪可悔。是名半毘陀羅殺。

「斷命者,二十九日牛屎塗地,以酒食著中,然火已尋便著水中,若心念口說,讀呪術,言:『如火水中滅。若火滅時,彼命隨滅。』又復二十九日,牛屎塗地,酒食著中,畫作所欲殺人像。作像已,尋還撥滅,心念口說,讀呪術,言:『如此像滅,彼命亦滅。若像滅時,彼命隨滅。』又復二十九日,牛屎塗地,酒食著中,以針刺衣角頭,尋還拔出,心念口說讀呪術,言:『如此針出,彼命隨出。』是名斷命。若用種種呪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又復墮胎者,與有胎女人吐下藥,及灌一切處藥,若針血脈,乃至出眼淚藥,作是念:『以是因緣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後不因死,是中罪可悔。若為殺母故墮胎,若母死者,犯不可悔;若胎死者,是罪可悔;若俱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俱不死者,是中罪可悔。若為殺胎故,作墮胎法,若胎死者,犯不可悔;若胎不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母死者,是中罪可悔;俱死者,是犯不可悔。是名墮胎殺法。

「按腹者,使懷妊女人重作,或擔重物,教使車前走,若令上峻岸,作是念:『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後因是死,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為胎者,如上說,是名按腹殺也。

「遣令道中死者,知是道中有惡獸飢餓,遣令往至惡道中,作如是念:『令彼惡道中死。』死者,犯不可悔;餘者亦犯,同如上說。是名惡道中殺。乃至母胎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迦羅邏時,以殺心起,方便欲令死。死者,犯不可悔;餘犯同如上說。

「讚歎殺有三種:一者,惡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惡戒人者,殺牛羊,養雞猪,放鷹捕魚,獵師圍兔、射麞鹿等,偷賊魁膾,呪龍守獄,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惡戒人,何以久作罪?不如早死!』是人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惡人作如是言:『我不用是人語。』不因是死,犯中可悔罪。若讚歎是人令死,便心悔,作是念:『何以教是人死?』還到語言:『汝等惡人,或以善知識因緣故,親近善人,得聽善法,能正思惟,得離惡罪,汝勿自殺。』若是人受其語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善戒人者,如來四眾是也。若到諸善人所,如是言:『汝持善戒有福德人。若死,便受天福。何不自奪命?』是人因是自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自殺者,中罪可悔。若善戒人作是念:『我何以受他語自殺!』若不死者,是罪可悔。若教他死已,心生悔言:『我不是!何以教此善人死?』還往語言:『汝善戒人,隨壽命住,福德益多故,受福益多,莫自奪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老病者,四大增減,受諸苦惱,往語是人言:『汝云何久忍是苦,何不自奪命?』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病人作是念:『我何緣受是人語,自奪命?』若語病人已,心生悔:『我不是!何以語此病人自殺?』還往語言:『汝等病人,或得良藥,善看病人,隨藥飲食,病可得差,莫自奪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餘上七種殺,說犯與不犯,同如上火坑。若人作人想殺,是罪不可悔;人作非人想殺,人中生疑殺,皆犯不可悔;非人人想殺,非人中生疑殺,是中罪可悔。

「又一人被截手足,置著城塹中,又眾女人來入城中,聞是啼哭聲,便往就觀,共相謂言:『若有能與是人藥漿飲,使得時死,則不久受苦!』中有愚直女人,便與藥漿,即死。諸女言:『汝犯戒,不可悔!』即白佛。佛言:『汝與藥漿時死者,犯戒不可悔。』

「若居士作方便欲殺母,而殺非母,是中罪可悔;若居士欲殺非母,而自殺母,是犯中罪可悔,非逆。

「若居士方便欲殺人,而殺非人,是中罪可悔;若居士作方便欲殺非人,而殺人者,犯小可悔罪。

「若人懷畜生胎,墮此胎者,犯小可悔罪;若畜生懷人胎者,墮此胎死者,犯不可悔。

「若居士作殺人方便,居士先死,後若有死者,是罪犯可悔。若居士欲殺父母,心生疑:『是父母?非耶?』若定知是父母殺者,是逆罪,不可悔。若居士生疑,是人非人?若心定知是人,殺者,犯不可悔。

「若人捉賊,欲將殺,賊得走去。若以官力、若聚落力,追逐是賊,若居士逆道來,追者問居士言:『汝見賊不?』是居士先於賊有惡心瞋恨,語言:『我見在是處。』以是因緣令賊失命者,犯不可悔。若人將眾多賊欲殺,是賊得走者,若以官力、若聚落力追逐,是居士逆道來,追者問居士言:『汝見賊不?』是賊中或有一人,是居士所瞋者,言:『我見在是處。』若殺非所瞋者,是罪可悔。餘如上說。

「若居士母想殺非母,犯不可悔,非逆罪。若戲笑打他,若死者,是罪可悔。若狂不自憶念殺者,無罪。若優婆塞用有蟲水及草木中殺蟲,皆犯罪;若有蟲無蟲想用,亦犯;若無蟲蟲想用者,亦犯。

「有居士起新舍,在屋上住,手中失梁,墮木師頭上,即死。居士生疑:『是罪為可悔不?』問佛,佛言:『無罪。』屋上梁,人力少不禁故,梁墮木師頭上,殺木師。居士即生疑。佛言:『無罪。從今日作好用心,勿令殺人!』

「又一居士屋上作,見泥中有蠍,怖畏跳下,墮木師上,即死。居士生疑。佛言:『無罪。從今日好用心作,勿令殺人!』

「又一居士,日暮入嶮道值賊,賊欲取之,捨賊而走,墮岸下織衣人上,織師即死。居士即生疑。佛言:『無罪。』

「又一居士山上推石,石下殺人,生疑。佛言:『無罪。若欲推石時,當先唱:「石下!」令人知。』

「又一人病癰瘡未熟,居士為破而死,即生疑。佛言:『癰瘡未熟,若破者人死,是中罪可悔;若破熟癰瘡死者,無罪。』

「又一小兒喜笑,居士捉擊攊,令大笑故,便死。居士生疑。佛言:『戲笑故,不犯殺罪。從今不應復擊攊人令笑。』

「又一人坐以衣自覆,居士喚言起。是人言:『勿喚我起,便死。』復喚言:『起。』起便即死。居士生疑。佛言:『犯中可悔罪。』」

盜戒第二

佛告諸比丘:「優婆塞以三種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離本處。用心者,發心思惟欲為偷盜;用身者,用身分等取他物;離本處者,隨物在處,舉著餘處。

「復有三種,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者,自取;二者,教他取;三,遣使取。自取者,自手舉離本處;教他取者,若優婆塞教人言:『盜他物。』是人隨意取,離本處時;遣使者,語使人言:『汝知彼重物處不?』答言:『知處。』遣往盜取,是人隨語取離本處時。

「復有五種,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苦切取;二者,輕慢取;三者,詐稱他名字取;四者,強奪取;五者,受寄取。重物者,若五錢、若直五錢物,犯不可悔。若居士知他有五寶、若似五寶,以偷心選擇而未離處,犯可悔罪。若選擇已,取離本處,直五錢者,犯不可悔。離本處者,若織物異繩,名異處;若皮若衣,一色名一處,異色名異處;若皮衣物,一色名一處,異色名異處;若毛褥者,一重毛名一處,一色名一處,異色名異處,是名諸處。居士為他擔物,以盜心移左肩著右肩,移右手著左手,如是身分,名為異處。車則輪軸衡軛,船則兩舷前後,屋則梁棟椽桷四隅及隩,皆名異處。以盜心移物,著諸異處者,皆犯不可悔。

「盜水中物者,人筏材木隨水流下,居士以盜心取者,犯不可悔。若以盜心捉木令住,後流至前際,及以盜心沈著水底,若舉離水時,皆犯不可悔。

「復次有主池中養鳥,居士以盜心按著池水中者,犯可悔罪,若舉離池水,犯不可悔。若人家養鳥,飛入野池,以盜心舉離水,及沈著水底,皆犯不可悔。又有居士,內外莊嚴之具在樓觀上,諸有主鳥銜此物去,以盜心奪此鳥者,犯不可悔。若見鳥銜寶而飛,以盜心遙待之時,犯中可悔。若以呪力令鳥隨意所欲至處,犯不可悔;若至餘處,犯中可悔。若有野鳥銜寶而去,居士以盜心奪野鳥取,犯中可悔;待野鳥時,犯小可悔。又諸野鳥銜寶而去,諸有主鳥奪野鳥取,居士以盜心奪有主鳥取,犯不可悔;若待鳥時,犯中可悔。餘如上說。又諸有主鳥銜寶物去,為野鳥所奪,居士以盜心奪野鳥取,犯中可悔;若待鳥時,亦犯中可悔。餘亦同上。

「若居士蒱博,以盜心轉齒勝他得五錢者,犯不可悔。

「若有居士以盜心偷舍利,犯中可悔;若以恭敬心而作是念:『佛亦我師。』清淨心取者,無犯。若居士以盜心取經卷,犯不可悔,計直輕重。

「夫盜田者,有二因緣,奪他田地:一者,相言;二者,作相。若居士為地故,言他得勝,若作異相,過分得地,直五錢者,犯不可悔。

「有諸居士,應輸估稅而不輸,至五錢者,犯不可悔。復有居士至關稅處,語諸居士:『汝為我過此物,與汝半稅。』為持過者,違稅五錢,犯不可悔。居士若示人異道,使令失稅物,直五錢,犯中可悔。若稅處有賊及惡獸或飢餓,故示異道,令免斯害,不犯。

「又有居士,與賊共謀破諸村落得物,共分直五錢者,犯不可悔。

「盜無足眾生者,蛭蟲于投羅蟲等,人取舉著器中,居士從器中取者,犯不可悔。選擇如上。盜二足、三足眾生者,人及鵝、雁、鸚鵡鳥等,是諸鳥在籠樊中,若盜心取者,犯不可悔;餘如上說。

「盜人有二種:一者,擔去;二者,共期。若居士以盜心,擔人著肩上,人兩足離地,犯不可悔;若共期行,過二叟步,犯不可悔;餘皆如上說。

「盜四足者,象、馬、牛、羊也。人以繩繫著一處,以盜心牽,將過四叟步,犯不可悔。若在一處臥,以盜心驅起,過四叟步,犯不可悔;多足亦同。若在牆壁籬障內,以盜心驅出過群四叟步者,犯不可悔;餘如上說。若在外放之,居士以盜心念:『若放牧人入林去時,我當盜取。』發念之機,犯中可悔。若殺者,自同殺罪,殺已取五錢肉,犯不可悔。

「復有七種:一,非己想;二,不同意;三,不暫用;四,知有主;五,不狂;六,不心亂;七,不病壞心。此七者,取重物,犯不可悔;取輕物,犯中可悔。

「又有七種:一者,己想;二者,同意;三者,暫用;四者,謂無主;五,狂;六,心亂;七,病壞心。此七者,取物無犯。

「有一居士種植蘿蔔,又有一人來至園所,語居士言:『與我蘿蔔。』居士問言:『汝有價耶,為當直索?』答言:『我無價也。』居士曰:『若須蘿蔔,當持價來。我若但與汝者,何以供朝夕之饍耶!』客言:『汝定不與我耶!』主曰:『吾豈得與汝!』客便以呪術令菜乾枯。迴自生疑:『將無犯不可悔耶?』往決如來。佛言:『計直所犯可悔、不可悔,莖、葉、華、實皆與根同。』

「有一人在祇洹間耕墾,脫衣著田一面。時有居士四望無人,便持衣去。時耕者遙見,語居士言:『勿取我衣!』居士不聞,猶謂無主,故持衣去。耕人即隨後捉之,語居士言:『汝法應不與取耶?』居士答言:『我謂無主,故取之耳!豈法宜然。』耕人言:『此是我衣。』居士言曰:『是汝衣者,便可持去。』居士生疑:『我將無犯不可悔耶?』即往佛所諮質此事。佛知故問:『汝以何心取之?』居士白言:『謂言無主。』佛言:『無犯。自今而後取物者,善加籌量,或自有物,雖無人守而實有主者也,若發心欲偷未取者,犯下可悔;取而不滿五錢者,犯中可悔,取而滿五錢,犯不可悔。』」

婬戒第三

佛告諸比丘:「優婆塞不應生欲想、欲覺,尚不應生心,何況起欲、恚、癡、結縛根本不淨惡業。是中犯邪婬有四處:男、女、黃門、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亦同於上類。

「若優婆塞與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處行邪婬,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二處行婬,犯不可悔。若發心欲行婬,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若二身和合,止不婬,犯中可悔。

「若優婆塞婢使已配嫁有主,於中行邪婬者,犯不可悔;餘輕犯如上說。

「三處者,口處、大便、小便處,除是三處,餘處行欲皆可悔。

「若優婆塞婢使未配嫁,於中非道行婬者,犯可悔罪,後生受報罪重。

「若優婆塞有男子僮使人等,共彼行婬二處,犯不可悔罪;餘輕犯罪同上說。

「若優婆塞共婬女行婬,不與直者,犯邪婬,不可悔;與直,無犯。

「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根未壞,共彼行邪婬,女者三處犯不可悔;輕犯同上說。

「若優婆塞自受八支,行婬者犯不可悔,八支無復邪正,一切皆犯。

「若優婆塞雖都不受戒,犯佛弟子淨戒人者,雖無犯戒之罪,然後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

佛告諸比丘:「吾有二身:生身、戒身。若善男子為吾生身起七寶塔至于梵天,若人虧之,其罪尚有可悔;虧吾戒身,其罪無量,受罪如伊羅龍王!」

妄語戒第四

佛告諸比丘:「吾以種種呵妄語,讚歎不妄語者,乃至戲笑尚不應妄語,何況故妄語,是中犯者,若優婆塞不知、不見過人聖法,自言:『我是羅漢向、羅漢。』者,犯不可悔。若言:『我是阿那含、斯陀含,若須陀洹乃至向須陀洹。若得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若得慈、悲、喜、捨無量心,若得無色定、虛空定、識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若得不淨觀、阿那般那念,諸天來到我所,諸龍、夜叉、薜荔毘舍闍、鳩槃荼、羅剎來到我所,彼問我,我答彼;我問彼,彼答我。』皆犯不可悔。若本欲言羅漢,誤言阿那含者,犯中可悔,餘亦如是犯。

「若優婆塞,人問言:『汝得道耶?』若默然、若以相示者,皆犯中可悔,乃至言旋風土鬼來至我所者,犯中可悔。若優婆塞實聞而言不聞,實見而言不見,疑有而言無,無而言有,如是等妄語,皆犯可悔。若發心欲妄語,未言者犯下可悔;言而不盡意者,犯中可悔。若向人自言得道者,便犯不可悔。若狂、若心亂不覺語者,無犯。」

酒戒第五

佛在支提國跋陀羅婆提邑,是處有惡龍,名菴婆羅提陀,兇暴惡害,無人得到其處,象、馬、牛、羊、驢、騾、驝駝無能近者,乃至諸鳥不得過上。秋穀熟時,破滅諸穀。

長老莎伽陀,遊行支提國,漸到跋陀羅波提,過是夜已,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乞食時,聞此邑有惡龍,名菴婆羅提陀,兇暴惡害,人民、鳥獸不得到其住處;秋穀熟時,破滅諸穀。聞已,乞食訖到菴婆羅提陀龍住處泉邊樹下,敷坐具大坐。龍聞衣氣,即發瞋恚,從身出煙。長老莎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烟。龍倍瞋恚,身上出火,莎伽陀復入火光三昧,身亦出火。龍復雨雹,莎伽陀即變雨雹作釋俱餅、髓餅波波羅餅。龍復放霹靂,莎伽陀變作種種歡喜丸餅。龍復雨弓箭、刀矟,莎伽陀即變作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牟陀花。時龍復雨毒蛇、蜈蚣、土虺、蚰蜒,莎伽陀即變作優鉢羅花瓔珞、瞻蔔花瓔珞、婆師花瓔珞、阿提目多伽花瓔珞。如是等龍所有勢力,盡現向莎伽陀。如是現德已,不能勝故,即失威力光明。長老莎伽陀知龍力勢已盡,不能復動,即變作細身,從龍兩耳入,從兩眼出。兩眼出已,從鼻入,從口中出,在龍頭上,往來經行,不傷龍身。

爾時龍見如是事,心即大驚,怖畏毛竪,合掌向長老莎伽陀言:「我歸依汝!」莎伽陀答言:「汝莫歸依我!當歸依我師,歸依佛。」龍言:「我從今歸三寶,知我盡形作佛優婆塞!」是龍受三自歸,作佛弟子已,便不復作如先兇惡事,諸人及鳥獸皆得到所,秋穀熟時,不復傷破,如是名聲流布諸國。

長老莎伽陀能降惡龍,折伏令善,諸人及鳥獸得到龍宮,秋穀熟時不復破傷。因長老伽莎陀名聲流布,諸人皆作食傳請之。是中有一貧女人信敬,請長老莎伽陀,莎伽陀默然受已,是女人為辦名酥乳糜,受而食之。女人思惟:「是沙門噉是名酥乳糜或當冷發。」便取似水色酒持與。是莎伽陀不看飲。飲已,為說法便去,過向寺中。爾時間酒勢便發,近寺門邊倒地,僧伽梨衣等、漉水囊、鉢、杖、油囊、革屣、鍼筒各在一處,身在一處,醉無所覺。

爾時佛與阿難遊行到是處,佛見是比丘,知而故問:「阿難!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長老莎伽陀。」佛即語阿難,是處為我敷座床,辦水,集僧。阿難受教,即敷座床,辦水集僧已,往白佛言:「世尊!我已敷床,辦水,集僧。」佛自知時,佛即洗足坐,問諸比丘:「曾見聞有龍,名菴婆羅提陀,兇暴惡害,先無有人到其住處,象、馬、牛、羊、驢、騾、驝駝無能到者,乃至諸鳥無敢過上,秋穀熟時,破滅諸穀。善男子!莎伽陀能折伏令善,今諸人及鳥獸得到泉上。」

是時眾中有見者言:「見,世尊!」聞者言:「聞,世尊!」佛語比丘:「於汝意云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蝦蟇不?」答言:「不能。世尊!」佛言:「聖人飲酒尚如是失,何況俗凡夫如是過罪!若過是罪,皆由飲酒故。從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飲酒,乃至小草頭一滴,亦不得飲。」

佛種種呵責飲酒過失已,告諸比丘:「優婆塞不得飲酒者,有二種,穀酒、木酒。木酒者,或用根莖葉花果,用種種子、諸藥草雜作酒,酒色、酒香、酒味,飲能醉人,是名為酒。若優婆塞嘗咽者,亦名為飲,犯罪。若飲穀酒,咽咽犯罪;若飲酢酒,隨咽咽犯;若飲甜酒,隨咽咽犯。若噉麴能醉者,隨咽咽犯;若噉酒糟,隨咽咽犯;若飲酒澱,隨咽咽犯;若飲似酒色、酒香、酒味,能令人醉者,隨咽咽犯。若但作酒色,無酒香、無酒味,不能醉人及餘,飲皆不犯。」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經錄部類】〔律部類〕〔律部〕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二十四冊 No.1476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PDF 電子書 【三壇大戒2016wiki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集註 pdf doc wiki 電子書 books 佛教戒律學綱要 Facebook PTT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集註 pdf doc wiki 電子書 books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
宋 天竺 三藏求那跋摩 譯
明 沙門 智旭箋要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集註
釋廣化法師 集註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謹識